
校医院自2018年开展“冬病夏治”穴位贴敷疗法以来,深受师生、家属的欢迎!2022年预约开始啦!
一、何谓“三伏贴”?
"伏"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地下。“三伏”三伏天是全年中天气最热,气温最高,阳气最盛的时段,此时阳气外发,气血趋于体表。穴位贴敷是通过将药物贴敷在腧穴,使药物沿腧穴→经络→脏腑途径渗透并发挥药效,从而激发人体免疫力,增强机体抵抗力的一种中医外治疗法。冬病夏治,又称为“发泡疗法”、“穴位敷贴疗法”、“天灸疗法”。一方面,夏季人体顺应气候变化“阳盛于外而虚于内”,汗出增多,毛孔开放,有利于药物的渗透吸收,激发经络气血,促进体内寒气化解,因此,此时给予贴敷疗法可以扶正固本,助阳祛寒;另一方面,此疗法还可为秋冬储备阳气,使人体阳气旺盛充足,到冬季不易被严寒所伤,起到未病先防、既病防变的作用,体现了中医治未病的思想。
二、何为冬病?何为冬病夏治?
“冬病”指某些好发于冬季,或在冬季加重的病变,如支气管炎、支气管哮喘、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、痛经、老年畏寒症以及属于中医脾胃虚寒类疾病。
冬病有两大特点:
一是患者为平素阳虚体质的人。多表现为面色苍白、怕冷、四肢冰凉、自汗等。
二是疾病症状遇寒加重。如80%的胃痛表现为进食凉性食物后加重;70-80%的哮喘患者都属于阳虚体质,入冬以后,咳嗽、喘憋的程度都明显增加,此时,应“急则治其标”,先控制咳痰喘的症状,等到夏季再采用温阳散寒的中药外敷祛除伏痰、扶助阳气、增强体质,使冬季症状减轻,或不再发病。
“冬病夏治”,是根据“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”的理论,利用夏季人体阳气最旺盛之际,治疗某些属于虚性、寒性的疾病,最大限度地以阳克寒,达到标本兼治、预防保健的作用。
三、三伏穴位贴敷适用于哪些疾病?
1、呼吸系统疾病:支气管哮喘、慢性支气管炎、慢性咳
嗽、反复感冒、慢性鼻炎、过敏性鼻炎、慢性咽炎等。
2、各种骨关节疾病:颈椎病、腰椎病、膝关节病变、风湿
与类风湿性关节炎、肌膜炎、网球肘炎、退行性骨关节炎等。
3、消化系统疾病:慢性胃肠炎、慢性腹泻、脾胃虚寒、消
化不良等。
4、虚寒性疾病:虚寒头痛、颈肩腰腿痛、胸腹痛等虚寒性
疾病等。
5、妇科疾病:月经不调、痛经、经期怕冷、盆腔炎、产后
头痛、坐月伤风等。
6、小儿疾病:小儿反复感冒、咳嗽、厌食、消瘦、遗尿、
尿床等。
7、亚健康疾病:阳虚体质、气虚体质、失眠、疲劳、焦虑
等由免疫力低下和内分泌失调所致的各种疾病。
四、中医科目前开展了哪些穴位贴敷治疗?
咽炎贴:具有清咽利喉、清肺化痰、散瘀排毒、祛湿化滞
和提高免疫力的功能。适用于各种急慢性咽炎、喉炎、扁
桃体炎、反复感冒、变异性咳嗽等。
鼻炎贴:适用于各种急慢性鼻炎、鼻窦炎以及感冒引起的
鼻塞、鼻痒等症状。
止咳贴:具有化痰止咳、理气平喘之功效。适用于急慢性
支气管炎、支气管哮喘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、肺气肿、小
儿反复感冒咳嗽、小儿支气管哮喘、体虚感冒等。
脾胃贴:具有温中健脾、散寒止泻之功效,对胃肠道具有
双向调节作用。适用于慢性胃炎、慢性肠炎、急慢性腹
泻、腹痛、慢性结肠炎、消化不良等症。
疼痛贴:具有活血化瘀、消肿止痛之功效。适用于颈肩腰
腿痛、软组织损伤、扭挫伤、腰肌劳损、骨质增生、关节炎等。
五、注意事项:
1. 贴敷对象为2岁以上儿童及成人。
2.一般成人每次贴敷6-8小时,儿童每次贴敷2-6小时,具体时间长短应遵从医师的建议。
3.贴敷后局部偶有轻度瘙痒、灼热感,甚至少数病人局部出现小水泡均为药物正常反应,若无发红肿胀,可继续应用。若少数敏感病人局部起泡、破溃,应揭下药膏,用碘伏局部消毒,无菌包扎,必要时每日换药直至愈合。
4. 接受冬病夏治的患者要治养结合,才能达到最佳效果。比如:贴敷结束不要马上用冷水擦拭贴敷处皮肤,贴敷期间忌食冷饮,生活规律,睡眠充足,情绪乐观。
六、三伏贴禁忌人群:
孕妇、皮肤过敏、接触性皮炎或皮肤有破溃、糖尿病、疾病急性发热期的人应慎用或禁用,因此贴敷前最好提前到医院判断是否适宜贴敷。
七、三伏贴敷的具体时间是什么?
初 伏:2022年07月16日-2022年07月25日
中 伏:2022年07月26日-2022年08月14日
末 伏:2022年08月15日-2022年08月24日
(每伏具体贴敷次数及穴位个数,个体化辨证因人而异)
八、咨询地点及预约方式:
西安交通大学兴庆校区校医院北三楼中医科门诊
赵颖丹医生:15802977577(微信同号)
张玉磊医生:15619485530(微信同号)
微信预约群
【文末福利】校医院开通3个中医病种门诊直接报销
3个中医门诊直接报销病种为中风病、面瘫病、腰痛病(气滞血瘀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