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年12月1日是第35个“世界艾滋病日”,今年我国宣传活动主题为“共抗艾滋 共享健康”(英文主题为“Equalize”)。强调每个人都参与进来,携手应对艾滋病流行带来的风险与挑战,倡导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。
艾滋病(AIDS),全称“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”,是由艾滋病病毒(HIV)引起的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严重的传染病,目前还没有疫苗可以预防,也没有可治愈的有效药物或方法。
艾滋病病毒是一种变异能力极强的病毒,而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总是落后于病毒的变异,根本无法阻止艾滋病病毒的繁殖与扩散。
人体遭到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,免疫系统被破坏,逐渐丧失对各种疾病的抵抗力,易发生多种感染和肿瘤,最终导致死亡。

一、艾滋病的传染源
艾滋病病毒主要存在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的血液、精液、阴道分泌物、乳汁、伤口渗出液等体液中,血液和精液中的艾滋病病毒浓度最高,很容易传播给他人。泪液、唾液、尿液、汗液、大便在不混有血液和炎症渗出液的情况下,艾滋病病毒含量很少,传染性很低。
艾滋病病毒在人体外生存能力极差,不耐高温,抵抗力较低,离开人体不易生存,常温下只可生存数小时至数天。在干燥环境中很快死亡,一般消毒剂能将其灭活。HIV对热敏感,在56℃条件下30分钟即失去活性。
二、艾滋病传播途径
1.通过性接触途径传播
艾滋病可以通过性接触在男女之间或男男之间传播。性伴侣越多,感染的危险越大。
2.通过血液途径传播
艾滋病病毒污染注射器、针头、血液及血液制品、其他医疗器械等,如果消毒不严病毒即可借机传播;与他人共用剃须刀、牙刷;打架斗殴引起的流血交叉感染;破损皮肤接触感染者的血液、组织和器官。
3.通过母婴途径感染
母亲感染艾滋病病毒之后,可以在怀孕、分娩和哺乳过程把病毒传给后代。
三、艾滋病易感人群
对于HIV来讲,人不论种族、年龄及性别,对艾滋病病毒普遍易感。
四、艾滋病临床表现
患者有发热、腹泻、体重下降、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,常合并各种机会性感染(如口腔念珠菌感染、卡氏肺囊虫肺炎、巨细胞病毒感染、疱疹病毒感染、弓形体病、隐球菌脑膜炎、肺结核)和肿瘤(如卡波西肉瘤、淋巴瘤等),部分中青年患者可出现痴呆。
四、艾滋病的预防:
目前尚无预防艾滋病的有效疫苗,最重要的是采取预防措施:
1.洁身自爱,遵守性道德;
2.正确使用质量合格的安全套;
3.性病的管理;
4.拒绝毒品,珍爱生命;

5.避免不必要的注射、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;
6.母婴传播的预防;
7.HIV自愿咨询与检测;
8.减少歧视。
日常生活中,注意以下几点:
1.不要到消毒不严格的理发馆、美容院去理发或美容;
2.不要互相借用电动剃须刀、刮脸刀;
3.不要与别人共用牙刷,刷牙时经常会发生出血,有牙龈炎时出血更多;
4.最好不要文身,因为文身时要用针刺破皮肤。
西安交通大学医院宣
2022.11.2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