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2025年11月19日是第24个世界慢阻肺日,
今年世界慢阻肺日的活动主题是
“呼吸不顺畅,当心慢阻肺”
旨在提高对慢阻肺的认识和重视。
我国40岁以上人群慢阻肺病患病率高达13.7%,
估算总体患病人数近1亿。
因此我们呼吁大家,
共同关注这个被忽视的“沉默杀手”。
慢阻肺是什么?
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常见的、可预防和治疗的慢性支气管炎和(或)肺气肿,是一种可进一步发展为肺心病和呼吸衰竭的常见慢性疾病。其特征是持续存在的气流受限,以呼吸困难、咳嗽、咳痰为主要临床表现。
01
慢性支气管炎
>>>
树枝”和“树干”长期发炎、肿胀,管腔变窄,里面还充满了黏稠的痰液。气流通过时,就像用力吹一根吸管里的珍珠,阻力巨大。
02
肺气肿
>>>
“树叶”(肺泡)的弹性纤维被破坏,变得像老旧的气球,只撑大、难回缩。呼气时气体无法充分排出,新鲜空气就难以进入。
最终状态是你吸不进气,也呼不干净。身体始终处于一种“缺氧”和“二氧化碳滞留”的状态

谁是高危人群?这几类人要特别当心!
35岁及以上人群且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为高风险人群:
✅吸烟及二手烟暴露者;
✅儿童期反复的呼吸系统感染者;
✅接触粉尘及有害气体者;
✅常暴露于生物燃料、厨房油烟、空气污染等环境中者;
✅有慢性咳嗽、咳痰、呼吸困难症状者。

慢阻肺患者四大典型症状
1.持续性咳嗽:通常为慢阻肺的首发症状,初期仅在劳累后出现,后期连休息时也难以缓解。
2.咳痰与脓痰:感染时痰量增多,颜色加深。
3.呼吸困难:标志性症状!从“上楼喘”到“平路也喘”,甚至夜间憋醒。
4.全身性信号:如体重莫名下降、食欲减退、外周肌肉萎缩和功能障碍、精神抑郁和(或)焦虑等,可能是肺功能下降的连锁反应。
管理篇
如果您或家人已是慢阻肺患者,需遵循“长期、规范、个体化”的治疗管理,以减轻症状、提高生活质量、减少急性加重
。 遵医嘱,规范用药
坚持使用医生开具的吸入剂等药物,不可随意改变治疗药物剂量及停药。患者需在医务人员指导下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,确保药物能有效到达肺部,避免因不当使用影响治疗效果。
肺康复锻炼
在专业指导下进行呼吸功能锻炼(如腹式呼吸、缩唇呼吸)、耐力训练等。
对于严重缺氧的患者,长期家庭氧疗是延长生命的重要措施。
慢阻肺防治顺口重
四十岁后多上心,呼吸不得劲要警醒;
晨起咳痰白或黄,爬楼喘气莫硬扛;
五样占三别拖沓,肺功能检查是行家;
抽烟炒菜粉尘飘,这些风险赶紧逃;
戒烟当头要记牢,吸药莫停别乱搞;
缩唇呼吸天天练,秋冬疫苗提前见;
早防早治不拖垮,呼吸顺畅笑开花 来源于: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宣传平台